國網標準新產品“手持式微歐計”易于維護,使用簡單
走進廣東電網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樣本標注作業基地,屏幕上不再是熟悉的電流、電壓波形,而是無數經過精密標注的電力作業圖像與數據流。這些看似枯燥的數據,是驅動人工智能模型進化、賦予電網“智慧"的核心“燃料",此前這里產出的高質量數據集為AI在電力行業深度應用奠定堅實“數字基石"。
智慧電網的“智慧",核心在于AI模型能否精準“看懂"作業狀態、“預測"行為趨勢、“識別"安全隱患,這離不開高標準數據支撐。廣東電網搭建的產業化樣本標注體系,如同智能化“數據工廠",對海量電力現場圖片、視頻、聲紋波形精細化“加工"“標注",比如框選圖片中人員作業行為并標注狀態,為AI模型提供可靠學習樣本。“以往訓練電力作業安全管控AI模型,工程師需要耗時教電腦識別設備、明確安全距離,如今成熟體系能高效批量生成‘教材’,讓AI學得更快更準。"廣東電網相關數據工程師說,該體系保障數據精準,助力模型在安全生產風險預警中發揮大作用。
在廣州一電纜隧道智能巡檢中,巡檢機器人傳回的海量影像,依托高質量數據集,AI模型能瞬間識別工作人員作業風險,準確率與效率遠超人工。這背后是成千上萬張精準標注的樣本圖片提供的“經驗",這座“數據工廠"讓AI有了“火眼金睛"與“先知先覺"能力,持續為廣東電網數字化轉型注入動能。
1 簡介(LYHL-V國網標準新產品“手持式微歐計"易于維護,使用簡單)
本手持式回路電阻測試儀是一款新型產品,產品體積小巧,手持式操作,電池供電,便于攜帶。
產品主要應用于開關觸點的接觸電阻和其它微歐電阻的測量,測試速度快、準確度高。
2 包裝內容
收到貨運包裝箱后,打開包裝箱并檢查是否有損壞。
如果貨運包裝箱已損壞,或襯墊材料有壓痕,請通知貨運公司和離您*近的本公司銷售部。
請檢查您是否在手持式回路包裝中收到下列物品:
√1臺手持式測試儀
√1套測試線(紅、黑各一組)
√1個充電器
√1份用戶手冊
√1份合格證及出廠測試報告
√1個外置打印機(選配)
√1只標準電阻器(選配)
3 功能特點(LYHL-V國網標準新產品“手持式微歐計"易于維護,使用簡單)
鋰電池供電,一次充電可連續進行600次以上測試,測試過程簡單、方便。
輸出電流*大到100A,多檔電流可選,測試范圍寬。
100A測試時,*長測試時間可達60秒,滿足現場各種應用。
量程寬、精度高,100A時可達2000μΩ。
具有開路保護、過熱保護等完善的保護功能。
5.6寸超大工業級高亮度彩色液晶屏,在強陽光下顯示依然清晰可見。
配備外置式打印機,便于數據打印。
具有本機存儲和優盤存儲,方便數據保存。
4 技術指標(LYHL-V國網標準新產品“手持式微歐計"易于維護,使用簡單)
測量范圍 | |||
輸出電流 | 100A、80A、50A、30A | ||
測量范圍 | 100A 0~2000uΩ 80A 0~5mΩ 50A 0~10mΩ 30A 0~20mΩ | ||
技術指標 | |||
準確度 | ±(讀數×0.5%+1 uΩ) | ||
分辨率 | 0.1 uΩ | ||
顯示位數 | 四位半 | ||
試驗電源 | 恒流限壓,約2V | ||
輸入電壓 | *大5V | ||
測量時間 | 快速、10~60秒可選 | ||
測試次數 | 大于600次(充滿電、快速測量模式) | ||
測試線 | 電阻小于10 mΩ | ||
使用條件及外形 | |||
工作電源 | 內置鋰電池或外置充電器,充電器輸入AC 100~240V,50HZ/60HZ | ||
充電電壓 | 12.6V | 充電電流 | ≤3A |
充電時間 | 約3小時 | 自動關機 | 5分鐘誤操作自動關機 |
主機重量 | 1.7KG(不含測試線) | 主機尺寸 | 246×156×62mm(長×寬×高) |
使用溫度 | -10℃~50℃ | 相對濕度 | ≤90%(不結露) |
5 調整腕帶(LYHL-V國網標準新產品“手持式微歐計"易于維護,使用簡單)
為了更好地抓握,可剝開帶子,調整粘扣帶,如下圖所示。
6 對電池充電
在第1次使用手持式儀器之前或長時間存放之后或電池電量低時,請使用其隨附的充電器對電池至少充電3小時。電池全充滿后,充電器指示燈由紅色變為持續綠色。
在“數據要素市場化"與“數字中國"建設的雙重驅動下,電力數據憑借“實時性、連續性、高價值性"的獨特優勢,正成為破解行業發展難題、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抓手。廣東電網構建的高質量數據集,不僅實現了電力作業安全數據“標準化采集、精細化標注、體系化應用",更打破了傳統數據“分散存儲、價值沉睡"的壁壘。
通過將150萬條多模態電力安全數據轉化為“可復用、可迭代、可賦能"的數字資產,廣東電網為AI模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質量“燃料",推動安全監管算法從“單一場景識別"向“多維度風險預判"升級,讓數據真正成為驅動電力行業效率變革、質量變革、動力變革的“核心引擎"。
“我們始終認為,高質量數據不是‘靜態的樣本集合’,而是‘動態的價值載體’。"廣東電網信息中心平臺管理部負責人表示,借助這套數據集,不僅讓AI算法在安全監管中實現“看得見、辨得準、預警快",更探索出“數據驅動業務優化"的新路徑。例如,基于算法識別的高頻違規行為數據,團隊反向優化作業流程規范,全年減少同類違規事件32%,真正實現“數據—算法—業務"的價值閉環。
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,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,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,內容僅供參考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